一條鐵軌劃分了農業與工業,工業的興起讓大多數的人們離開了耕作的土地。 |
一對老夫婦一步一腳印的在為插秧做前準備 |
插好秧,期待秧苗健康長大 |
我們該以現今的30%糧食自給率為傲嗎?當發生糧食危機時,我們該如何面對?
曾是農田,現今是工業區,蓋了一座又一座的工業城,空氣不再新鮮,風景不再美麗。現今仍有很多農田是處於休耕狀態並未變成工業區,相信這些休耕地將是未來我們面對糧食危機時的本錢。
政府推動農再條例,希望農村再生卻只注重農村景觀不注重農業發展,實在是本末倒置。如何讓土地再度活化起來,健全的產銷管道、技術指導,這才是農村所需要的。相信依台灣的技術所生產的農作物,不論自給或外銷,品質都是屬一屬二的。
台灣是個小小的海島,過多的工業只會壓垮台灣,讓台灣的土地生病,環境生病,人也跟著生病,唯有與土地和平共處,台灣才能走向永續。
第一、二張照片充滿了故事性,我喜歡。以前上有機農業課的時候,老師曾經說過:農業是良心的事業。但是當人的溫飽無以為繼時,何以能有良心?社會對農作者不公平,我們該怎麼辦?我支持糧食自給、支持地產地銷,但是該怎麼做比較好?很多事都還要深入認識與思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