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20101204社造是一條不歸路

20101204參訪社區,這是在淑茹老師上課課程中所規劃,我們大家早上在土溝社區,下午在頂菜園,總共參訪二個社區,而中午則在新港吃有名的鴨肉羹。
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第一站--土溝社區


我們踏進土溝客廳時,村長早已在等候我們的到來

到了土溝社區的土溝客廳,村長熱情的泡茶招呼我們,讓我們休息一下四處看看,這個客廳很舒服,坐在冰冰涼涼的磚椅上,疑~旁邊有一池水,往下一探,有魚在裡頭游來游去呢!
牆上有一張張的老照片、婚紗照被印在磚片,彷彿走入了時光,見証了這些長者的愛情。細細看,會發現很多特別的巧思放在裡頭,這客廳原本可是個豬舍呢!而張村長原本的職業可是牽豬哥的,就是種豬啦!現在沒做了,而原本的豬舍搖身一變就變成現今的模樣,想不到吧!
 
同學該拍的也拍了,該看的也看了,該來上課聽看影片--土溝最後一頭牛及聽簡報啦!
 
大家專心的聽著常務理事和將帶我們參訪社區的解說員解說著土溝的一點一滴
土溝位於台南縣最北邊後壁鄉最遍遠的村,有六個聚落:頂土溝、下土溝、凹仔、竹仔腳、無竹圍厝、過埤。原本是一個沒沒無名幾乎被遺忘的村落,村裡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現今為什麼會變成大家想要參觀的社區呢?
張村長說:「城鄉差距大就容易被邊緣化,所以更要自立自強,社區的人要有想法和做法。」
就這樣在九年前開始做社造,講的很簡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容易,持續二年每天晚上開會,聚集土溝各聚落的人一起思考,採集體領導的方式,尋找地方精神,內部協調出一致方向,如何去做出土溝的特色,再向所有村民溝通去做出屬於土溝自己的特色,因為有參與才能了解進而更能產生情感連結。
土溝村民以農維生,早年幾乎每戶人家都養水牛,全盛時期全村約有三百多頭水牛,水牛與農民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因此,水牛是土溝社造的開始,水牛是土溝情感的連結,阿公、阿嬤對社造沒興趣,但對水牛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就這樣水牛再度凝聚起居民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而社造的過程也堅持著水牛精神--刻苦耐勞。
第一次參訪社區,去了解社區社造的過程,有一個想法,噢~原來土溝的社造方式是這個樣子的哦!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土溝人再次拉近彼此的心,而且更愛自己的家園,子孫們也能大聲說出自己是土溝人且較常回家看父母,有種很溫暖的感覺。
另一項是同意書,同意書?沒去過的人會覺得同意書要做啥?土溝的社造不是你說了算或是我說了算,而是團隊與地主溝通出方向,彼此都溝通好才會一起動手做,而且後緒也需要地主的維護,願意的才會動工,如果是空屋的話就不會做改變,因為後緒無人可維護。
這個觀念真的很好,唯有自己有參與,自己動手,才會有情感連結,有共識這樣才能永續。
 
走在土溝的路上不要用審美觀念去看而是要用心去感受
 跟著解說員走在土溝的路上,看著照片,土溝的從無到有的改變,讓我更堅信,影像記錄的重要性,光用說的說再多都是虛幻的,看了照片不需太多說就知道要說的是什麼。
土溝很美,土溝的美不是社區被改造的多美麗,而是你感覺到"人"的味道,看著路旁的阿公阿嬤,你只要願意開口,阿公阿嬤可是很樂意陪你聊!
這條土溝牽手路上有一個讓大家可以一起坐著聊天的大桌椅,或許你會問為啥沒遮陽的地方,在土溝規畫的每個地方都有他的用心存在,團隊有先了解居民在此地活動的時間,再配合日曬的時間,發現居民的活動時間此地並不會曬到太陽,所以完全不需要做遮陽。我們去的當天,他們下午也有活動,而且是居民自己的活動,大大小小一起來參加,並沒有對外開放宣傳,要是當天下午沒行程的話,我也很想留下來看著土溝的社造九年來對於土溝的居民產生的化學變化是什麼!

差點忘了還有一個水水的夢!
  水水的夢呢是要整治土溝的水溝,這水溝貫穿整個土溝,土溝人依這條水溝而居,土溝人想擺脫臭水溝惡夢,能有一條乾淨的水溝,土溝的居民也發起了多次的清水溝運動,希望由自己的力量來讓水溝變乾淨一點,垃圾是減少了,但光靠居民的力量是無法改變臭水變清水,還是希望能藉由政府的力量,由專家學者與居民一同討論出如何能讓這條水溝從居民的惡夢變美夢。

土溝的社造價值不在於外人來看這個社區有多美多怎樣,而是讓土溝人認同這塊土地,喜歡居住在這裡,覺得土溝是個溫暖的地方,是一個有"人"味的地方,在這裡阿公、阿嬤也可以拿著mic幫大家導覽哦。
土溝的社造價值不在於可申請到的經費越多越好,而是準備好了要做的事,再申請夠用的經費,唯有如此社造才能永續,才不會變質。

第二站--新港鴨肉羹

第三站--頂菜園
頂菜園的靈魂人物--陳明惠理事長。
頂菜園社區原本大多只剩老人和醉漢,而陳明惠理事長卻因母親需要照顧無法離開頂菜園而改變了頂菜園,經過社造六年,沒用公部門的經費,一點一滴用廢棄物建造頂菜園,在這裡不是要懷舊,為舊東西伸張。

阿滿姨帶著大家做園區導覽

大家認真的聽著阿滿姨的導覽解說,也多認識了一些台灣諺語
看著園區裡擺滿了各式各樣農村用具,想起了阿公、阿嬤家,老家也有一個灶,時代進步,灶被瓦斯爐取代,但端午節綁粽子的時候,那灶就派上用場啦,用柴火煮出來的粽子味是瓦斯爐無法取代的。
阿滿姨也帶我們導覽了很多台灣諺語,聽不懂台語的人或許不知道到底在講啥,但聽得懂台語的人就能了解其中含義,甚至會心一笑。
陳理事長開著公車載著大家參觀社區
在園區內聽完阿滿姨的導覽,接下來我們要坐公車去逛社區囉,陳理事長親自開著公車載我們,這台公車應該是現在唯一還有在行駛的老公車了吧!坐上公車後~出發啦。
到了河堤,被巨大的板陶窯和剪黏作品深深吸引,板陶窯和剪黏是在地產業,由在地產業做為社造的出發點,相信更能喚起當地居民的回憶吧!
走上河堤看見的是鐵軌,但不會再有火車經過,有些部份已成斷軌,現今所保存下來的鐵軌,就是見証歷史的無聲解說員。

坐著公車繞完社區,接下來就是與陳理事長對話。
大家與社造赤腳仙對談

陳理事長原本的職業是業務,頂菜園的社造是採用社區企業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用產業帶動社區,提供社區就業機會,而達到永續發展。頂菜園與其他社造不一樣的地方是不使用公部門的經費,靠自己的力量讓社區站起來,公部門協助的只有行銷這部份。
陳理事長用影像社造,記錄著從無到有的歷程,六年的社造,認同自己的初衷,想的是如何讓社區站起來而不是想如何從中獲利,現在正在建造的農村開封府,完成後將替老東西伸冤,我們期待著農村開封府的完成。

參訪二個社區,土溝是凝聚整個社區向心力的社造,頂菜園是用社區企業做社造,雖然二個社造使用的方式並不同,但出發點都是為了社區好,而不是隨便弄個計畫案,拿到錢就隨便做,是有想法的改造社區,希望達到永續而不是短暫的光芒,二、三年後就從光鮮亮麗變成荒廢。
一個九年,一個六年,這二個社區的社造會持續多久?我想…會一直持續下去吧…因為回不了頭了,只能繼續往前走。
所以…成功的社造是條不歸路,回不了頭,雖然辛苦,但做夢也會笑。

1 則留言: